发布时间:2025-04-05 09:32:54源自:本站作者:PB2345素材网阅读(14)
罗光华表示,虽然任务艰巨,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昭通全面建成脱贫致富示范区,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必须坚持第一要务、推进跨越发展,勇往直前闯新路。
郭大进说,今天的昭通大地,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出席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郭大进、朱家伟、罗永斌、张绍雄、申琼、成联远、陈刚、夏维勇、郝流勇、角星、童世新、杨斌、杨鹭在主席台前排就座。顺应新时代、贯彻新思想、引领新发展,聚焦新定位、落实新要求、干出新成效,紧跟新形势、走好新路径、推动新实践。郭大进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身处这个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次大会精心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全市上下要始终坚持发展为先,坚定不移以项目的落地落实推动发展,全力以赴抓稳投资、稳增长,严守底线防风险,加压奋进、攻坚冲刺,以年度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来体现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成效。
今天的昭通人民,心怀党恩、拥戴核心。这是一次高举旗帜、维护核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激励人心、开拓奋进的大会。此外,持续开展旅游智慧化建设,现有14家景区完成智慧化建设,完善智慧化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景区的智慧服务、管理和营销水平。
温树全 摄十三五期间,我市充分发挥昭通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旅游发展逐步壮大,凝聚起强大发展新动能,谱写了全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实现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将昭通打造成为云南生态文化特色旅游地和新兴增长极,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没有带孩子出门旅行,但也不能把孩子‘圈在家里,来图书馆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参加各种展览、讲座,最主要的是这里周末也正常开放,另外还有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真是太便捷、太人性化了。彝良小草坝、大关山海洞、镇雄小山峡、鲁甸轿顶山等一批景区景点建成开放。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龙泉飞 范 云。努力实现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将昭通打造成为云南生态文化特色旅游地和新兴增长极,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9.89%,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年均增长22.66%。谭平才 摄我市坚持保护和利用好昭通丰富优质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紧抓区域交通设施提升战略机遇,以文旅融合发展为着力点,开发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按照串珠成链、以点带面思路,构建一核引领、三线串联、多珠闪耀的文化和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旅游产业增速远高于同期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速。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的根脉所在。
彭洪 摄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硕果,彰显了我市文化事业奋力发展的决心和力量。温树全 摄十三五期间,我市充分发挥昭通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旅游发展逐步壮大,凝聚起强大发展新动能,谱写了全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近年来,我市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实现历史性新突破,文化遗产保护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化点亮昭通行动亮点纷呈。近年来,全市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1379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五年来到各县(市、区)开展80场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演出、围绕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等举办专题演出126场(次),县(市、区)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演出6680场,送戏下乡1752场。此外,持续开展旅游智慧化建设,现有14家景区完成智慧化建设,完善智慧化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景区的智慧服务、管理和营销水平。
同时,持续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演出。张广玉 摄十三五期间,我市聚焦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扫黑除恶、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时代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各类舞台文艺作品700多件。
同时深入推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持续举办展览、文艺活动、培训班、公益性讲座、艺术普及培训等文化惠民活动。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签约43个旅游项目,协议引资185.3亿元。目前,我市共有A级景区14家,其中4A级景区有1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文化服务,是我市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昭通全市累计完成涉旅固定资产投资303.17亿元。文化牵手旅游,旅游革命推动昭通旅游转型升级。
带上儿子到图书馆看书,是家住烟厂大南区的居民王智文这个暑假最常做的事情仅仅5年,昭通精心规划的12条高速公路就全部落地建设,并已建成8条约500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750公里,从全省排名第八位跃升至第三位,打通了11 个出滇入川进黔大通道,实现了除永善外其余10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市内两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昭通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面对昭通不通这个困扰多年的难题,不等、不靠、不要,凭着共产党人的使命责任,凭着勇于负责、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真能负责的气概,凝聚智慧,创新工作,率领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结合昭通发展之需,规划了十三五昭通交通大发展的蓝图,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在十三五期间全力推进以高速公路为引领的综合交通建设,打响了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突围战。仅仅5年,在综合交通网建设带动下,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保障网基础设施建设、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保障网基础设施建设均有了飞速的发展,跟上了昭通迈向新征程的步伐。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 勇 /文 刘波/图。仅仅5年,全市146个乡(镇、街道)、1343个建制村(社区)全部通硬化路。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仅仅5年,成贵铁路建成通车,叙毕铁路、渝昆高铁已经在建,镇雄、威信率先迈入高铁时代。然而,当成昆铁路和贵昆铁路纷纷绕行位于大山深处的昭通时,当一条条高等级公路在滇西滇南畅快延伸时,昭通,却渐渐地不通了。通车里程已接近75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为昭通以速度换发展质量、以时间换发展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彩云之南连通祖国内地和南亚、东南亚提供了勇于承担、攻坚克难的昭通贡献和昭通担当。
盐津县豆沙镇盘山而上,始建于秦朝的五尺古道上,39个深深浅浅的马蹄印,犹如一双双深邃的眼眸,不仅记录下古人破悬崖开通途的大智慧,更记录了古道沿线的商旅风尘和古栈道上的人声鼎沸。回顾昭通的交通发展历史,通途为昭通带来了兴盛繁荣,不通阻碍了昭通长足发展,畅通为昭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打通了春潮涌动、生机勃发的大动脉。
2020 年12 月31日,随着5条高速公路的同时通车运行,昭通市终于凭着整个十三五期间的不懈努力,破除了长期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昭通不通的厚重坚冰,在乌蒙大地实现了畅达未来的新跨越。交通的不通畅,使得乌蒙大地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缺乏与内地的交流,缺乏先进理念的输入。
搬不完的昭通、填不完的叙府在老一辈市民的回忆中,仍然是津津乐道的话题。仅仅5年,昭通机场航线从1条拓展到10条,初步架起了昭通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四大区域的空中走廊,昭通新机场已经开工建设。
沉睡颓废不是昭通人的品质,迎难而上才是昭通人的气质。坚冰初破,市委、市政府如期兑现了十三五的庄严承诺。难以走出去,难以请进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昭通市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交通强国战略部署,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昭通现场办公会精神,着眼于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围绕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三个定位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滇东北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四篇文章,在中共昭通市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明确十四五实施交通强市战略,进一步构建一沿两纵两横5条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打造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和广覆盖的交通基础服务网络,建设一核两极四中心7个综合交通枢纽,奋力让更加畅通的昭通汇入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5年来,昭通组建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指挥部,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强化项目争取、强化项目前期、强化高位推动、强化模式创新、强化监督管理、强化人才支撑、强化资金筹措,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顶尖规划研究机构把脉并参与规划,组建了由1名院士、2名桥梁专家、1名隧道专家领衔的专家外援团,细分7大类别建设模式,采取多种筹资方式,与央企合作等方式,有效地破解了地形地质地貌复杂、人才队伍欠缺、财力支撑不足等一系列难题,抓住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期,一大批交通建设项目落实落地,把昭通建设成为川滇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就。奔驰在快捷的高速公路上,昭通人民对于在新的百年征程中取得更大成就,有了更强的信心。
通往省城的老213国道,同样在民国初期为昭通带来了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盛景,昭通成为盛名一时的小昆明。仅仅5年,水富港由年吞吐量仅有63万吨的小码头跃升为1000万吨的枢纽港口,3000吨级船舶可沿长江黄金水道直达上海。
昭通人没有了开阔的眼界,没有了积极进取的信心,观念落伍了,思路局限了,经济社会发展完全滞后了。昭通面临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后发优势,也随着冰消雪融露出了美丽的容颜,昭通人民对于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有了更足的底气。
欢迎分享转载→ lmcht.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
下一篇:浙江“三亚” 百岛“洞头”